网络安全是确保信息传输安全的关键,其中HTTPS、SSL、TLS等协议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上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非对称加密来安全地协商会话密钥,从而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然而,仅有机密性是不够的,因为攻击者仍然可能篡改或伪造信息。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进行身份认证。
所以,真正的完整性必须建立在机密性之上,就是在上期讲解的《 网络安全的基石(上)— 加密 》:在混合加密系统里用会话密钥加密消息和摘要,这样黑客无法得知明文,也就没有办法“动手脚了”。加密和摘要实现了通信过程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我们的通信过程可以说是比较安全了。
在数字化通信的洪流中,安全电子邮件面临着诸多威胁,如垃圾邮件的骚扰、诈骗手段的层出不穷、邮件炸弹的破坏力、网络蠕虫与病毒的侵袭,以及欺骗攻击的巧妙伪装。为了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身份认证,我们需要一套严谨的协议和机制。加密技术的基石:电子邮件的安全性源于其非实时性和邮件的单向性。
信息安全重要性:保护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而信息安全是保护这一隐私的基石。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我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银行账户等都可能被不法分子获取并滥用。强有力的信息安全措施能够确保我们的个人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从而维护我们的隐私和尊严。
其次,信息内容安全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授权访问、篡改或伪造信息,以维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信息传播安全则侧重于控制和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确保信息传播的后果安全,避免不当的信息传播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 智能卡:智能卡认证通过确保硬件的不可复制性来保护用户身份不被仿冒。- 短信密码:这种认证方式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动态密码来请求验证。系统发送六位随机数字到客户手机,客户在登录或交易验证时输入此动态密码,以提高认证安全性。
IC卡认证:IC卡是一种内置集成电路的芯片,由专业厂商生产,具有不易复制的特性。用户在登录时需将IC卡插入专用读卡器以读取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用户身份认证的三种基本方式包括: 知识因素:这种方式依赖于用户所知道的某个秘密信息,例如密码或个人识别码。用户必须准确地输入预先设定的口令或其他保密信息,以证明其身份。 拥有因素:这种认证方式要求用户持有某种物理介质,如智能卡、令牌或手机,其中存储了用户的个人化信息。
目前身份认证主要手段:(1)静态密码:用户的密码是由用户自己设定的。在网络登录时输入正确的密码,计算机就认为操作者就是合法用户。静态密码机制无论是使用还是部署都非常简单,但从安全性上讲,用户名/密码方式一种是不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
目前被广泛认为是安全性最高的身份认证机制是三次口令机制。这种机制基于“你所知道的信息”(what you know)来证明你的身份。其次,它使用“你所拥有的东西”(what you have)来进一步验证你的身份,这通常涉及到使用硬件令牌或智能卡等设备。为了确保通信的安全,该机制采用通信加密和安全通信协议。
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有什么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1)口令认证技术;(2)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3)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技术;(4)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5)Kerberos身份认证机制。
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人体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或面部识别,进行身份认证。这种技术非常安全,但需要高精度的设备来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管理访问权限的方法,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身份来控制对资源的访问。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于共享密钥的身份认证技术。这是最早的认证技术,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密钥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这种技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如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因此认证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